疫後旅遊資訊瀏覽與社群趨勢
2022旅遊產業數據專題 04
根據 Google Trends 搜尋趨勢,在過去12個月內,從今年5月疫情高峰期過後,旅遊搜尋趨勢就開始明顯復甦,直到暑假期間來到高峰;接著在九月中後,隨著國境解封消息釋出,旅遊搜尋又再度有復甦趨勢,尤其在「機票」的搜尋上更是明顯,反映民眾對於旅遊的信心與出國的期待。
一、瀏覽網站與資訊來源
旅遊資訊主要參考來源:網路管道
民眾旅遊資訊參考來源,主要是「網路」(57.8%)內容,其次為「親朋好友的推薦或建議」(44.0%),排名第三的管道是「實體旅行社」(33.4%)。至於網路管道中,民眾則較常瀏覽「官方網站(如:觀光局網站/各景點網站)」或「旅行社網站/旅遊網站」。
高收入族群,更會廣泛蒐集不同資訊來源
另外,我們發現在規劃旅遊行程時,高收入族群會更廣泛地從不同資訊來源收集旅遊相關資訊(平均會參考2.8個來源)。尤其是網路管道(+7.5%)、報章雜誌(+9.1%)、旅遊書籍(12.7%)等,其中網路管道中又以航空公司(+10.6)、旅宿業者網站(+13.4%)、比價網站(+11.4%)等較顯著;而越低收入的族群則有越多參考部落格、影音網站(如:Youtube/bilibili)的趨勢。
女性網友黏著度高,貢獻近六成旅遊類文章瀏覽時數
觀察旅遊類內容網友組成,性別以男性網友居多(55.3%),但黏著度來說是女性網友較高,44.7% 的女性旅遊類網友貢獻了58.3% 的整體類別瀏覽時間。以年齡段來看,35–44 歲網友佔28.0%,為所有年齡層中比例最高者,但若是搭配上時間貢獻程度,45 歲以上網友是相對在黏著度上表現較佳的族群。
二、社群討論重點
我們利用Ln{Social}社群輿情爬搜工具,觀察2022年3~11月的社群聲量,發現關於旅遊、旅行的討論非常旺,大致可分為六類型討論內容:景點/行程、旅遊目的(出發動機)、住宿、餐飲/美食/特產、優惠/促銷、疫情。
從社群數據找到潛在趨勢、競品動態?什麼工具連電影公司都在用?
1. 景點/行程求分享,特色體驗新潮流
相信你常常看到漂亮的風景、出遊照而心動吧?的確在景點選擇上,最多人在意的還是風景要漂亮、好拍。不過除此之外,今年「特色」也成為許多人討論的元素,顯示景點或行程能否提供消費者「獨特的體驗」,已成為重要的價值。在這點延伸上,許多期間限定的展覽、活動,或是特色旅遊季/節等也不乏熱度。
延伸閱讀:憨啤酒提供自釀啤酒體驗
此外,旅遊也總是與文化、文青脫不了關係。這兩年有更多人注意與強調在地旅遊、深度旅遊等,來體驗台灣、海外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;藝術也是一樣,包含藝文展覽、藝術園區、藝術裝置、藝術村等等,也都紛紛被做為賣點吸引不同消費者。
值得一提的是,疫情之下,也有越來越多人強調適當出遊、接觸大自然,有益身體健康;或是到景點去時,選擇健康餐廳、選購有機的在地特產等。在這樣的風氣下,「療癒」也成為熱門旅遊關鍵字。
2. 我不工作啦!放假出去玩
旅遊的目的,不外乎是為了放鬆與充電,或是陪伴家人等重要的人。令人意外的是,非常多社群聲量都圍繞在「工作之餘」想要犒賞自己、充電一下,不禁讓人感慨經濟不景氣下,民眾普遍壓力大,也讓「紓壓」成為熱門旅遊關鍵字之一。
3. 讓美味點綴旅途,這五大必吃
美食仍然是旅遊的經典項目之一,觀察網友的討論與分享,大致可分成:在地人推薦、必朝聖名店、好拍又好吃、必買伴手禮、超高cp值幾大項目;若細看美食種類的話,又以當地特產、日式料理、生猛海鮮為熱門選擇。而當飯店料理與下午茶依然是強檔選項時,夜市小吃的熱度則相對較低,反觀一些秘境餐廳、手做料理也有不少討論。
4. 住的舒服最重要,來點特色好炫耀
出來玩怎麼能沒地方住?除了官方推銷外,不少網紅與一般民眾都喜歡拍所謂的住宿開箱,分享某地住宿的「#xx住宿」也成為非常頻繁使用的標籤;至於住宿選擇上,民眾還是最在意舒適、裝潢、景觀幾點,以及是否有水域設施(泡湯、泡澡、泳池等),其次則為特色性(如日式建築、原民木屋、老宅翻新、特殊風格等)、便利性、促銷優惠與附設餐食等。
以社群聲量來看,飯店依然是民眾旅遊的首選,不過露營、民宿也都有一定擁支持聲量,尤其是隨著露營風氣日盛,更多露營選項的出現,也帶動社群聲量的成長。
5. 優惠促銷刺激旅遊買氣
選擇障礙?那就比價格吧! 隨著旅遊成本提升、民眾又想出去玩,那cp值自然就成為考慮關鍵,因此相關促銷活動、抽獎、補助、旅展資訊等便成為吸引消費者觀看與分享的重點內容。
6. 疫情仍存在,但人們已習慣
即使疫情仍佔旅遊討論聲量很大一部份,但多半已是例行性地呼籲彼此。雖然仍有少數強調防疫旅館、防疫餐廳、防疫旅行等,但多數民眾已習慣與疫情共存,想避開人潮就會自行避開人潮、該戴口罩就戴口罩,已不太影響旅遊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