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據將成「藥引」,引領影視工作者搶攻眼球經濟

從台灣影視的崛起看產業走向

台灣影視產業發展與數據驅動的未來
台灣影視產業發展與數據驅動的未來

曾盛極而衰,OTT影音平台的出現扭轉了生態

90年代,台灣曾經是華語影視產業中心,占了此產業超過4成的市場。然而1993年政府在未經審慎規劃的情況下,開放有線電視就地合法化,使電視市場爆炸性成長,出現大量有線和衛星電視節目,頻道數量瞬間成為全亞洲最多,也因此造成台灣電視廣告市場被嚴重瓜分。

隨著節目製作成本越來越低,逐漸轉變為「電視台出資,委託製作公司代工生產」的模式;而在以「電視」作為最主要播放平台的時代,此模式幾乎不可能被動搖,最終低成本低品質的節目氾濫,產業逐漸凋落。

直到2016年,台灣影視產業出現了一個扭轉生態的改變 — 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OTT平台。從Netflix開始,HBO GO、Disney+等國際OTT平台陸續進入台灣,本土同樣的也出現了許多平台業者,如MyVideo、friDay影音、LINE TV等。這些OTT平台成為市場上新的內容投資方以及新的版權買家。

一對男女坐在沙發上看Netflix
OTT的出現,改變了影視市場生態

*OTT服務(Over-the-top media services),又稱過頂服務或過頂內容服務,是一種透過網際網路直接向觀眾提供的串流媒體服務

OTT平台帶來的最初改變,就是翻轉了「製作公司只能接電視台代工訂單」的生態。當電視平台不再是內容生產者銷售版權的唯一選項時,內容生產者有了更多的銷售管道,也就提升了談價格的本錢,以及提升製作品質的誘因。

根據NCC公布的「111年傳播市場調查結果報告」,雖然民眾收視來源最大宗仍為有線電視,不過OTT已超過中華電MOD、無線電視成為第二大收視來源;在付費訂閱上,最多人付費訂閱的仍是Netflix(44.8%),第二為Disney+(15.2%),再來才是愛奇藝(2.2%)、Hami Video(2.2%)、friDay影音(2.2%)、KKTV(1.5%)、Apple TV(1.1%)、HBO GO(1%)、LiTV(0.9%)、myVideo(0.6%)、CatchPlay(0.5%),顯示本土平台仍有發展空間。

土洋對決,台灣OTT平台生存之道:數據分析搶片,進一步賺廣告財

OTT平台在近年來不斷湧現,而具備國際級資本的平台如Netflix、Disney+等,幾乎都是以「全球播映權」為目標,搜刮具備潛力的IP(Intellectual Property | 知識產權)及影視劇作品或劇本。幸運的是,受益於台灣影視產業的成熟,每年出產的IP、作品數量也不少,台灣OTT平台即使在國際平台競爭下,能有機會出手買下本地觀眾喜愛的作品。

至於該買哪些作品最具獲利性呢?OTT平台通常會使用數據分析來找到觀眾偏好的內容,例如愛奇藝台灣站會利用點擊流量等大數據分析,作為觀眾喜好的參考。流量數據分析可以替他們篩選掉一些可能不會成功的作品類別,當作選片的參考輔助。

若幸運地買到大紅的片,那麼接下來就是賺廣告財的時候了。friDay影音在去年底導入AVOD制度,與傳統串流機制SVOD的不同之處在於,AVOD提供免費的串流影片給觀眾,但包含無法跳過、綁定的廣告時長。這也是OTT市場逐漸飽和時,許多平台採取的轉型策略。

挾用戶資料優勢 遠傳Friday影音轉為AVOD模式
挾用戶資料優勢 遠傳Friday影音轉為AVOD模式(圖: 翻攝自DIGITIMES)
  1. 以廣告為營利基礎的服務(Advertising-Based Video on Demand, AVOD) AVOD 指的是平台不向觀眾收取影音觀看費用,而是透過置入廣告的方式以營利。例如我們熟悉的 YouTube、Tubi 等平台。
  2. 以訂閱收入為營利基礎的服務(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, SVOD) SVOD 和 AVOD 相對,指的是平台向用戶收取訂閱費用,同時確保無廣告的觀看環境。例如:過去的 Netflix, Disney+, Friday 等平台。

延伸閱讀:不演了!Netflix推出廣告方案,將如何衝擊廣告市場?

中國緊縮人才回流,助力了台灣轉型契機

2011年,中國政府祭出「限娛令」,限制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,更在2021年,大動作整肅娛樂圈,包含抵制劣跡藝人、流量明星、「娘炮形象」藝人及整治「飯圈亂象」等都縮緊了產業空間,雖看似與台灣無關,但其實間接使得不少藝人、影視人才把重心移回台灣。

此外,隨著台灣作品逐漸在國際OTT平台展露頭角,台灣人才回台後能做的已經不僅限台灣市場,而是全世界的市場。觀眾的胃口也已經不再只滿足於「家鄉小吃」而是偏好「異國風味/創新料理」時,多元且混類型的作品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。

市場改變顛覆過去成功模式,未來朝多元內容發展

當影視市場不停改變,過去的成功模式都有遇到瓶頸的一天。不管是院線電影或是平台作品,都面臨不夠刺激、不夠新鮮的壓力。因此近年來本土的電影、節目甚至綜藝都開始顛覆以往觀眾已熟悉的內容,逐漸往多元且混類型的趨勢走近。

1. 專屬同志族群的影音串流平台 — GagaOOLala

GagaOOLala是全亞洲首創為LGBTQ+同志酷兒族群打造的專屬線上影音平台,是華語影壇罕見不斷產出同志影視的製作公司。今年走入第七年,平台上共有 1600 部作品,其中 70% 的內容來自亞洲,自製作品約 50 部。原創作品《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》,更奪下第57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獎、女主角獎、女配角獎。

專屬同志族群的影音串流平台 — GagaOOLala
GagaOOLala是全亞洲首創為LGBTQ+同志酷兒族群打造的專屬線上影音平台

2. 「混類型」內容獲觀眾青睞-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

2022年在國片經歷將近一年的低潮後,今年二月上映的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除了包含同志議題,故事也結合了冥婚、懸疑、愛情、警匪、喜劇、家庭等內容,各種題材大雜燴,但風格轉換卻行雲流水。上映不到一個半月,票房累計就已攻佔台灣影史第8名,成功掌握觀眾想要新鮮內容的需求。

2023強檔國片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
2023強檔國片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雜揉同志、傳統冥婚等多種元素

3. 實境秀風潮席捲 — 影視圈強悍玩家「好看娛樂」

台灣的實境秀風潮席捲演藝圈,相較照著劇本走的節目,觀眾更愛透過鏡頭窺探藝人自然、真實的一面,其中由「好看娛樂」推出的《來吧!營業中》、《全明星運動會》,獲得了極大的話題。《全明星運動會》更進一步將「好看」的商業模式多角化,該節目不但穩佔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冠軍,更將賽事推進小巨蛋,並創造1700萬元的門票收入,還衍生出實境秀《全明星觀察中》,示範了一個IP可以發揮的多平台產值有多強大。

《全明星運動會》
好看娛樂的《全明星運動會》為IP多角化經營典範 (圖: 翻攝自經濟日報)

電信業進軍影視,搶眼球經濟

韓國電信公司KT旗下的影視製作公司KT Studio Genie在2022年出品的韓劇《非常律師禹英禑》,除了登上Netflix全球收視冠軍,全集更獲6億以上的觀看時數,躋身Netflix非英語電視節目排行第6名。在創下收視神話之餘,也為本業成長速度放緩的電信公司開啟了全新的可能性。

台灣的電信三雄「中華電信」、「台灣大哥大」及「遠傳電信」也分別在近年投資拍攝了數部電影及戲劇作品,能看出電信業者在影視產業的野心與投入越來越大。

一張表格整理近年來電信業者紛紛進軍投資影視IP與OTT平台經營
近年來電信業者紛紛進軍投資影視IP與OTT平台經營

兩大策略因應:異業參與&數據賦能

針對這個趨勢,為了讓電信業者能根基於自己的基礎優勢,扶植擁有的IP與作品外並放遠佈局未來中、長期的影視劇產業,「2022亞洲新媒體高峰會」就曾提出了以下兩個策略因應。

策略一:結合異業參與,建立IP的孵化流程

《非常律師禹英禑》的IP豐收,其實是建立在早期就制定的完整規劃上,台灣許多優良的IP若能參考其作法在「上檔之前」就規劃好未來的異業合作,並建立出流水線(Pipeline),將推出影視作品的步驟定義清楚,讓作品開發的流程更標準化,達到「質好量多」的水準。總之,想完整收穫IP價值,除了需要長期的耕耘、累積數據,更需要好的事前規畫以達到事半功倍。

策略二:善用數據,搭配廣告幫串流找出新的商業模式

「會員」與「數據」是電信業者最大的基礎優勢。當廣告置入成為串流業者主力的商業模式時,電信業者具備的大量用戶數據(如客戶明確的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、消費習慣等)就成為其他產業尋求合作的最大誘因,因為這些高品質的數據能夠為廣告、行銷帶來精準鎖定的幫助。相信本土的電信業者們若能應用本業的生態圈與會員數據優勢,勢必能獲取更多的客戶與商機。

結論與建議

對內容創意產業來說,從業人員擁有的強大品味及直覺,往往是作品成功的關鍵。但在現今競爭激烈及資訊量暴增的時代,很難只依靠經驗與主觀判斷就能百發百中,創造爆款作品。不過,數據也並非萬靈丹,而是扮演「藥引」的角色,配合專業人員的決策、相輔相成,針對每部作品從劇本開發到上映發行的每個環節對症下藥,提高準度與效率。

LnData的社群輿情監測與數據分析涵蓋全渠道,從廣告、活動網站、FB、IG,到論壇、PTT、新聞全都包含在內,不僅有效掌握討論風向,了解行銷成效與競爭者動態,也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公關危機示警。而除了線上數據外,線下數據的串連應用也是重點。

LnData 透過廣告監測、社群分析等方式助攻電影《返校》上映行銷
LnData 透過廣告監測、社群分析等方式助攻電影《返校》上映行銷

舉例來說,LnData曾與《返校》合作,在上映前兩周的實體展覽,透過Beacon技術,收集每個場景駐足的人流動態和打卡數量,了解哪些場景最受歡迎,做為後續行銷的操作重點。此外,還應用創新的腦電神經監測技術,透過追蹤眼球移動路徑,以及大腦電波探索潛意識情緒和專注程度,分析受測者對不同電影海報的情緒反應,調整並選擇使用的海報素材。

LnData 透過 Neuro腦電神經測量工具 分析受測者腦波與眼動數據做為素材優化依據
LnData 透過 Neuro腦電神經測量工具 分析受測者腦波與眼動數據做為素材優化依據

影視業者應擁抱數據的使用,優化並提升從劇本開發、製作、宣傳到上映過程中的成效,讓數據跟內容產業結合更緊密,從上游、中游到下游。

延伸閱讀:數據如何助攻《返校》成為台灣恐怖片霸主?

--

--

LnData 麟數據科技

台灣領先的數據顧問品牌,提供企業專業且多元的數據服務與趨勢洞察。